主页公司名称

您的位置: 首页
新闻聚焦
济三要闻

济三煤矿:解锁安全“六化”密码 筑牢安全生产“防护墙”

作者: 李光宝 刘贺   发布日期: 2025年03月06日   来源: 济三煤矿

济三煤矿秉持“建机制、提素质、强基础、重预控”理念,以深化安全治本攻坚、强化安全生产“双基”建设为强大动力,在完善机制、超前防控、压实责任、严肃问责等方面持续发力,成功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长期稳定,实现连续安全生产十八周年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坚实道路。

安全责任“层级化”,构建严密责任网络。精心构建安全管控、教育培训、技术管理、安全监察、绩效考核、安全协管“六大责任体系”。在此基础上,建立起全面覆盖管理人员、单位部门、岗位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。通过精准压实“行政管理、技术参谋、安监督导、党群服务”等各方面的安全职责,形成“岗位标准操作、区队班组自主管理、专业管控、安全监管”四级责任管控链条。如今,矿井各个现场,岗位安全责任制告知牌板随处可见,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知责于心、担责于身、履责于行。

教育培训“多元化”,提升全员安全素养。为全面提升职工安全素质,实施“四五级”联动和星级培训机制。在培训对象上,充分考虑“差异化”,采用案例警示、实操竞赛、导师带徒、专业统考等“多元化”方式,确保培训精准有效。利用济三考试中心、“每月管理人员考试”“每季职工抽考”等手段,重点组织学习上级法律法规、文件要求等内容,切实增强了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。此外,在安全办公会、班前会等时段,精选典型事故案例并剪辑成视频,常态化开展安全警示教育,引导全体员工敬畏安全、敬畏生命。

双防管控“专业化”,精准防治重大灾害。始终坚持“专业人管专业事”原则,严格执行“四级”安全风险评估、“五级”隐患排查治理制度。按照兖矿能源“十类重大灾害”管控流程,在冲击地压、水、火等重大灾害防治以及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方面不断强化力度。通过健全风险查找、研判、防范、预警、处置机制,有效防止风险意识不足、辨识不清、管控不力等问题出现。在重大灾害治理上,严格执行“一面一策”,确保灾害威胁分析、措施制定、专人盯防、效果评估等各环节落实到位。构建“顶板深孔爆破+煤层钻孔卸压+底煤爆破卸压”三位一体综合卸压体系,应用“长压短抽”除尘系统,推广工作面隅角充填囊袋技术,显著提升了矿井灾害治理能力。

基层基础“实用化”,稳固安全工作底盘。持续深化“六好区队”“五型班组”创建工作,扎实推进“865”区队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流程。实施“六合一”基层基础考核机制和“5+1”班组建设,坚持正向激励与自主管理过程管控并重,充分调动跟班区长、班组长、验收员、安监员的主观能动性,实现风险自评自控、隐患自查自改、问题自警自纠。大力开展“精品工程”创建活动,对照兖矿能源《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》,形成8个专业、108个固化标准图,61个工种岗位标准操作流程,并为每位职工配置岗位流程明白卡和风险告知卡,促使全员上标准岗、干标准活。实施“安全生产标准化”和“采掘工程质量验收”联合考核机制,做到“一周一通报、一周一亮相、一月一考核”,有力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。

安全监管“网格化”,覆盖安全生产全域。立足“1+1+1+1+N”安全检查模式,积极推进井下“分区分段”可视化网格管理和地面卡点式码上巡查。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检查路线、期限、内容以及网格单元进行调整优化,严格执行下井带班管理人员3天全覆盖、生产副总工程师以上管理人员每月全覆盖检查的制度。对于巡查线路涉及的各类风险,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;特殊施工则安排专业人员跟班专盯,真正做到“区域定格、网格定人、人员定责”,实现了安全监管的全方位、精细化。

安全问责“精准化”,压实安全管理链条。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、刚性约束与正向激励“两并重”。实行全员安全绩效考核,完善12项安全量化考核规定,推行月度安全最差区队、季度安全最差科室“双评”机制。严格执行“红黄牌”8步处置流程,对管理、技术、现场三线进行精准考核,严抓“不安全行为”人员的惩戒过关教育,让违章者、不履责者切实受到惩处和警示,有效强化了安全责任的落实。(李光宝 刘贺)